客组家 > 社会 > 正文

​新顺德第一人民医院春节前启用

2025-08-31 18:51 来源:网络 点击:

新顺德第一人民医院春节前启用

新顺德第一人民医院位于伦教龙洲路以北、羊大路以南,2010年9月开工建设,2012年1月正式开始土建工程,建设规模为日门诊量6000人次,床位1500张,停车位1800个。2015年1月,该工程主体工程成型。今年6月份,该项目进行了百日冲刺,为保证医院易地新建项目顺利完工并按期交付而努力。

自奠基以来,新顺德第一人民医院的建设一直备受社会关注。14日,在顺德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顺德区区长彭聪恩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确保顺德区第一人民医院新院在2017年1月20日前启用。该消息一出,引起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的关注和热议。记者从顺德区第一人民医院了解到,该院已计划于今年12月28日部分启用新院并进行试运行,并将陆续在明年上半年完成全部搬迁。

新顺德第一人民医院附近交通路网建设完善。/珠江商报记者周焯杰摄

记者探访:精装工序有序推进

12日上午,记者在现场看到,该院的主体大楼分区清晰,急诊、住院、门诊的红色大字标注已经做好,外部的绿化等已基本做好,工作人员正在大楼的各个区域位置进行施工。

据现场的施工管理负责人介绍,该项目目前正在进行的是室内的精装修阶段,地砖、天花、管道的铺设已经完成,目前正在进行墙面的处理,并准备进行门窗和家具的入场。

据该院党委书记刘映南介绍,该院将先行启用急诊区一楼近8000平方米的区域,用于各个科室的试运行。启用仪式将于12月28日举行,试运行期间将调试器械和不断完善流程。刘映南介绍,新的院区将会配套各种先进的医疗器械,并在就医流程方面大大方便市民。目前相关的仪器设备已经在特定的仓库停放,待装修结束后可进场调试。

在住院部现场,记者看到护士台边有一个箱式的设施。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这是目前较为先进的气动物流装置,连通各个楼层和检验科室,可以达到快速、及时传递检验标本的目的。“比如,以前抽血检验,可能会过一段时间有一定数量的标本再一起由人工送去检验科室,但是现在直接抽好血放进去这个设施,就可以马上送到检验科室,无需等待。”而在病房方面,记者看到设置有中央空调、电视机、直饮水机等设施,病房宽敞明亮。

在该院的大门处附近,“新顺德人民医院”的公交站牌树立在道路一侧,几位市民正在等车。记者了解到,目前途经该站点的公交车有904、909和919,这3路公交车覆盖大良旧城区和新城区,还连通了较为偏远的五沙片区。而除了“新顺德人民医院”的公交站外,附近还有310路等途经和平外科医院,市民步行几分钟即可到达该院区。未来,顺德还将不断完善该院的公交线路,让更多的市民便捷就医。

公交的连接,还有赖于周边路网的不断完善。目前,从大良前往该院区的市民,可以选择105国道,也可以经过甲子桥取道甲子路,直接到达医院大门。11月1日,与甲子路基本平行的新基北路二期试通车。新基北路一期、二期工程的相继建成,连接了顺德中心城区和南二环高速,今后大良车主可通过新基北路二期直接上下高速,不用再绕路,也为顺德市民前往该院提供了更多、更便捷的道路选择。

行动:将密切和南医大的合作

硬件备齐后,怎么提升医院的技术实力,朝全省30所高水平医院行列迈进?刘映南说,目前该院正在和南方医科大学密切联系,双方计划有更深的合作,并将在近期签订协议成为南医大的直属附属医院,在技术帮扶、临床教学上面有更多的合作。刘映南说,成为南医大的直属附属医院,将为该院在科研能力和引进人才方面带来更多的机会和吸引力,为进一步提升整个医护人员的水平带来激励作用。

热议:要注重均衡发展

在顺德区人大代表陈立加看来,新顺德第一人民医院工程庞大,政府投入也很庞大,经过多年的建设终于建成,其顺德地区的医疗龙头作用值得期待。不过,陈立加也提醒,医疗资源的均衡发展也不容忽视。希望政府部门也可以关注其他医疗机构的发展,让市民更加便捷就医。

作为一个地道的顺德人,顺德区人大代表陈锦芳深知新顺德第一人民医院对于顺德医疗卫生事业的意义,她说:“这是一个复杂的大工程,工程持续了那么多年是有客观原因的,现在终于建成了,希望在周边配套设施方面可以更加完善,为市民提供全新的、舒适的就医体验。”

顺德区政协委员张克强认为,新院在空间上更大,设置更多的功能区域,将给市民的就医带来更好的环境,也将大大缩短等候手术的时间,并将为实习、带教等带来更多的便利,提升医疗技术。但是,待正式启用后交通方面的局限性将会显现,需提前做好规划和应对。另外,张克强指出,有关部门需要郑重考虑医院搬迁后,大良地区急救力量的缺失问题,保障市民的生命健康。

“新顺德第一人民医院即将投入使用,将为市民带来利好。”区政协委员曾林林说,目前,桂洲医院也已更名为顺德第二人民医院,综合医院、西医的发展得到了很大的关注。希望政府部门、社会的目光也可以给予中医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统筹:珠江商报记者赵鹏

文/珠江商报记者林晓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