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组家 > 杂谈 > 正文

​洋河酒是哪里(洋河酒系列大全介绍)

2025-11-09 12:18 来源:网络 点击:

洋河酒是哪里(洋河酒系列大全介绍)

洋河酒是哪里人?为什么这么喜欢喝酒?”这个问题,很多人都会回答“南方人”。确实,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套独特的饮酒方方法。”但是,你知道吗?其实,在中国古代,酒文化的发展是非常迅速的,甚至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那么,在古代,人们究竟是如何喝酒的的呢?古代的人们,他们的生活条件并不是很好,所以,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基本上都是用酒来解决自己的问题的。

引言: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行走在钢筋混凝土包裹的坚硬世界,似乎我们总在找寻一个温暖而柔软的地方,可以放飞自己的心灵,来到宿迁,发现我找到了。喜欢宿迁因为她的美景、她的物产、她的历史;走在宿迁,这里让我心动,却也让我心安。

“力拔山兮气盖世”气宇轩昂,徘徊于项里追忆西楚霸王传奇人生;

“未成沈醉意先融”酒香传世,沉浸在洋河水流淌千年的绵延悠长;

“万紫千红总是春”姹紫嫣红,流连于三台山百花齐放的绚烂世界;

“湖光山色两相合”灵动璀璨,陶醉在骆马湖清新惬意的碧水蓝天。

项羽故里:力拔山兮气盖世

“拔山盖世”,项羽威风凛凛的形象在儿时便深深根植我心。司马迁在《史记•项羽本纪》里记载: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下相,即今天的宿迁,为纪念项羽,其出生地自古就建有纪念建筑。康熙四年间,宿迁知县胡三俊立碑一方,从此定名为项王故里。项王故里坐落于宿迁市梧桐巷、古黄河与大运河之间,项王故里是中国首家以项羽和项家文化为主题的项家宗祠,这里以楚地汉风为主,兼具宫廷建筑和园林建筑建筑风格。康熙四十年立碑以为纪念。家乡人民为了纪念这位既勇猛又豪爽的英雄,在其出生地立碑建坊。

“亭亭古庙峙河津,过客争看西楚人;霸业已随流水去,王名不共晚山湮。”来到项王故里,广场上那高近十米雄迈今古、提兵跃马的项王铜像让人不禁感叹西楚霸王雄风。这里既有汉代民居特点,又有宫殿式建筑风格。主体建筑为三进院落。前为高大的汉式石阙,象征项羽故居为帝王规格。项府、项园、将署、项家宗祠……行走其间,处处透着深深的楚韵汉风。

项王故里原来有坊有庙,设专人照管,历经沧桑,至清初庙毁人去,仅剩庭院中斜立着大槐树一棵和因它而得名的“梧桐巷”的古桐树数株。古槐树相传是两千多年前项羽离开家乡时亲手栽种,历经千年风雨却依然生机勃勃,古梧桐也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据说项羽的衣包就埋在这棵桐树下,每当老的树干即将枯萎时,从其根部又发新枝,其顽强的生命力让世人惊叹。

古槐西北角有一石碑,上面镌刻“项王故里”四个大字,此碑为康熙四十年知县胡三俊所立。当地群众传说,立碑处即为项羽出生地。项家的门是向西的,因之石碑也面向西。到民国时代,1931年西北军将领张华棠在古槐树旁建草亭一座,命名为“槐安亭”。又在院内建草厅三间,建项里小学,藉以维护古迹。1935年,宿迁县长张乃藩借办菊花会名义集资建起“英风阁”。英风阁内,集史册中项羽传记、前人诗文、时贤题咏、陈列悬挂,供人观赏。庭院四周,植垂柳、松、竹、桂、菊各种花卉。据当地人云,2001年开发前景区多为农田,乡人凭着对先人的敬仰,以出土文物为据,历时十一载改造修建。

英风阁前面有霸王鼎,鼎上铸铭文,记叙了项羽不朽的历史功绩,古朴壮观,气势雄伟。英风阁东西建有碑廊,东廊为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巨幅石刻,为著名书法家戚庆隆所书。西廊为当代知名书法家书写的历史名人歌颂项羽的诗作。第三进院为花园式庭院,正面为故居纪念室,室内有虞姬像,室外有系马亭,亭内有石雕乌骓马;亭外有拴马槽。该槽相传为项羽饲养乌骓马所用,保存至今,可渭一绝。

“鸿门垓下,大英雄,哪关成败;骓马虞兮,真情种,不易生死。”故园不仅是是项羽的纪念地,更是西楚文化的展览观,建筑,兵备,服饰,乐器,游戏器械,生活用品等,不一而足。庭院四周,植垂柳、松、竹、桂、菊各种花卉,松柏和梧桐掩映其中,望着这些苍老奇古,却仍枝繁叶茂的草木,着实令人深发思古幽情。

项里景区建筑风格多是以楚地汉风为主,兼具宫廷建筑和园林建筑特色。我们所住的楚风水韵也是一家以汉风为基调的酒店,楚风水韵温泉度假广场集温泉、餐饮和住宿于一身,入住酒店饱餐过后,我们一行人来到主景区内,一览景区夜景,少了平日吵杂的游客,却多了份失势枭雄的沧桑。

洋河酒厂:未成沉醉意先融合

“福泉酒海清香美,味占江淮第一家。”刚一走进洋河新区,便能闻到阵阵醉人的浓郁酒香。宿迁是著名的“中国白酒之都”,提起洋河酒,想必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名酒产地,必有佳泉”宿迁坐拥“三河两湖一湿地”,是与苏格兰威士忌产区、法国干邑产区齐名的世界三大湿地名酒产区之一。

说起洋河,还流传着一段美丽动人的故事。洋河,原名白洋河。白洋河的弯曲处有一清泉,称之为美人泉。相传在两千多年以前,西楚霸王项羽在东吴地带率领八千子弟兵渡过长江,打到淮水一带,准备推翻暴秦的统治。不久又路过虞姬沟畔,在虞家宅和他的客庄项家宅驻扎下来,每天带兵操练。在出征之前,项羽邀约全体兵将饮酒助兴,鼓舞士气。因用酒甚多,虞姬娘娘就带领许多侍女到虞姬沟提水给酿酒师酿酒。项羽同兵将们喝下这一坛坛溢香满口的美酒,连声夸好。

由于虞姬娘娘亲自提水酿出美酒,所以项羽非常兴奋和赞赏。他酒兴大发,喝到兴奋时,就带着酒壶和抓起玉杯,骑上乌骓马,催马扬鞭,飞蹄奔跑。从骆马湖边,一直跑到马陵山南麓,站在自己故乡的山头上,昂首高叫:“我要让乡亲父老都来尝尝这优美的美人酒!”项羽说着,只见他斟了满满一杯酒,连壶带盅向空中猛抛出去,玉杯和酒壶顿时在马陵山头的大青石上打得粉粉碎,香甜的美酒煞时喷洒出去;酒滴落到哪里,哪里就滴个小酒窝,眨眼之间这酒窝子就变成一个泉水汪,有的泉汪里水流出去就变成小河。只要从这些泉水汪里、河里取水酿酒,这酒就甘美香甜,和楚霸王喝的美酒一样滋味。从白洋河里取水酿酒,这酒醇美香甜。

历史上这条美丽的白洋河,由于黄河泛滥,所以把它冲垮淤没,从此,这里变成一片飞沙弥漫的废黄河滩。荒芜多代的荒滩,如今变了,登高远眺,可以望见那片片果林,粼粼鱼池,鹅鸭成群,林木参天,在这里,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而今,白洋河虽然不复存在了,但美人泉尚存,她那甘甜的泉水和美丽的传说永留人间。

宿迁这片神奇的土地,承载着洋河悠久的历史积淀;醉人的醇香,浸染着洋河深厚的文化底蕴。起源于隋唐、隆盛于明清,有千年的酿酒历史,曾入选清皇室贡酒,被乾隆皇帝赞为“酒味香醇,真佳酒也”。行走于洋河规模宏大的现代化产业园区,细细品味这杯美酒,沉醉在她的棉柔悠长中、她的美丽的故事中、她的传奇历史中。

三台山:万紫千红总是春

穹顶之下,我们都在寻找梦里的那个地方。他从我的梦境中来,那里山下是水,水中是山,山水之间是一片花海。走进那山心有林溪,邂逅那湖,清澈宁静,艳遇那片花海,心花怒放,在那里才能回归梦里故乡,在三台山我找到了那个地方。

来到三台山时已是深夜,清新的空气着实让人心醉。宿迁三台山森林公园,坐落于江苏省宿迁市湖滨新区,美丽的骆马湖畔。山水相依,花海荡漾,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天然的生态氧吧。这里是层峦翠迭的丘陵岗地,峰峦起伏,沟壑纵横;碧水小湖,森林幽古,形成特异的风光带,被称为"江苏的西双版纳"。向西即是烟波浩渺的骆马湖,山水相映,分外妖娆。园区有森林天然草坪遍布山问,野生动物百余种。登高远眺,湖光山色、城市新貌、田原风光尽收眼底。著名的宿迁八景中"三峰夕照"、"葡萄醉月"二景即在园区内。这里不仅有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也是异彩纷呈,有新石器时期和西汉时期的文化遗址;有唐、宋古战场和近代"宿北战役"的遗址;有优美动人的神话与往事传说,使整个风景区更赋灵感。

清晨的阳光洒向三台山,姹紫嫣红的花海展现在我的眼前。山水风光秀丽迷人三台山森林公园的南部为草坡地,平缓开阔,芳草如茵,整个山坡象一片碧绿的大海,草地里点缀着万紫千红的野花,犹如塞北草原。中部有三个高高的山丘,地形高低起伏,丘间有小溪流水般相互连接的三个小湖,湖光山色,酷似江南景色。连绵起伏的山丘上,自然生长的丛林,夹杂在嶙峋离奇的山涧峭壁之间,使人产生面对泰山、黄山美景之感。森林景观野趣无穷三台山森林公园的树木古朴葱茏,与特异的山、水、沟、壑的地貌相结合,透出一派原始莽苍的气氛。有的地方,树木苍翠、密密层层;有的地方林木耸拔,蓬勃参天,宛如绿海上掀起巨浪。在一道道山梁和山坡上,长满了苍松翠柏,这些松柏有多少年,谁也不知道。由于年代悠久,树体遒劲怪异,宛如一条条虬龙盘绕林间,令人叹为观止。身临其境,让我不禁有一种"回归原始大自然"的感受。

“人在画中天觉旷,情从物外韵偏深。”我们所住的花仙子客栈位于山水田园、花海荡漾的三台山森林公园衲田村,远离了市区中心喧闹繁华,这里环境优美,景色宜人。衲田村农家块垒石墙古朴厚重,田间浣花溪贯穿南北,两岸芦花、红蓼纷飞。推开窗户就是花海,马鞭草、格桑花、虞美人、醉蝶花印入眼帘,除了花海就是彩虹桥,除了美景就是心情。感受美好春光里蓝天白云下的舒适恬淡。

三台鲜花宴是三台山更具特色的美食,宿迁不仅景色宜人,出产的食材更是千变万化,三台山上常年鲜花盛放,各种鲜花也变成食材被搬上餐桌。各式菜肴花香馥郁、色泽鲜亮,着实是多重感官上的享受。

皂河古镇:第一江山春好处

不论是自然美景还是人文历史,宿迁都有着她独特的魅力。我们一行人从清新惬意的三台山来到文化历史气息浓郁,有着第一江南春好处的皂河古镇。素有千年古镇之称的宿迁市皂河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民间民俗文化独具特色。这里遍布大量文物古迹、遗址、遗存及传说,乾隆行宫、陈家大院、合善堂……记录了皂河镇深厚的文化底蕴。

“皂河”原是一条河的名称,是发源于山东郯城墨河的支流,南入古京杭大运河,因水底土色发黑而得名。历史上由于古黄河故道的连年水患,于清代顺治年间始建“敕建安澜龙王庙”于此,意欲镇水患而风调雨顺,后经雍正、乾隆、嘉庆各代皇帝的复修和扩建,形成了现在三院九进封闭式合院的北方皇宫式建筑群。有“小故宫”之美誉,乾隆皇帝六次下江南,五次宿顿于此,并建亭立碑,帑金修缮,故又俗称为“乾隆行宫”。清康熙十九年,总督靳辅开旧皂河口,皂河古镇因此成为大运河南北漕运要道,商贾行船不绝,逐渐成为宿迁西北部经济贸易中心和水陆交通枢纽、运河名镇、苏北重镇,是苏北、鲁南、皖北极富盛名的集贸中心,曾任河南道直隶州判的卢盛芝,归里后在集市周围筑圩防寇,遂有“皂河镇”之设。

自清代以来,每年的农历正月初八、初九、初十这三天,为皂河安澜龙王庙庙会之日,尤以正月初九这一天人流量最大,最为热闹,因此皂河龙王庙会又被当地人称为“皂河初九会”。届时众多善男信女,纷纷前来烧香拜佛,祈福求祥。附近山东、河南、安徽几省的行商坐贾、民间艺人也纷至沓来,云集皂河。一时间逛庙的、敬神的、看景的、购物的热闹非凡,“木刀木剑红缨枪、桃猴玉兔青竹蟒、剪纸雕刻拨浪鼓、簸箕提篮擀面杖、糖人泥哨小花棒”应有尽有。这其中最为光彩夺目的是皂河镇内三大香会的绕街巡游,朝山祭祀。花船、花车、舞龙、舞狮、杂耍、扬琴、柳琴、苏北大鼓、民间说唱等等,令人目不暇给,所有逛庙会的人们一起参拜龙王,人山人海,盛况空前,被列为苏北地区香火盛会之首。数百年来,岁岁如此。

龙王庙中让我最为记忆犹新的当属御碑亭,御碑亭呈六角形,由十二根朱红抱柱擎托着六角重檐攒尖顶的伞状黄色琉璃瓦屋面,因其为皇家“敕”建,黄色瓦饰,形状如伞,人们又称之为“皇伞”,碑亭正中耸立着一块数米高的御碑,碑帽的正面镌刻“圣旨”二字,碑身正面刻有圣旨全文,主要内容记叙了康熙、雍正皇帝建庙的原由和修建的经过。碑身的背面刻有乾隆二十二年第二次下江南时,第一次下榻此处所题写的御笔诗文:“皇考勤民瘼,龙祠建皂河,层甍临耸坝,峻宇镇回涡,毖祀精诚达,安澜永佑歌,彭城将往阅,宿顿此经过,捍御方多事,平成竟若何,所希神贶显,沙刷辑洪波”。碑身、碑帽的两面分别镌刻有乾隆二十七年、三十年、四十五年、四十九年下榻此处所题写的御笔诗文。碑座的赑屃兽,卷缩蹲卧,坚实有力。碑帽上缘和碑身四周精雕细刻着生动传神的五爪巨龙,流云袅袅,瑞气千祥,造型精致。整块御碑刻满了乾隆皇帝的圣旨和诗文,飘逸洒脱,端正秀气。

逛完龙王庙行宫我们来到陈家大院,这里是一处北方回廊式结构的院落,原为宿迁骆马湖马老太爷私人住宅,后转卖给山东商人陈永茂,一直延续到解放前夕,故曰陈家大院。抗日战争时期,陈家大院沦为驻皂日军总部。新中国成立后,该建筑群收为国有,成为地方粮食仓库。中间先后成为皂河轮船站、杂品站、针织厂、福利厂。如今,进行陈家大院在进行修缮后,基本恢复了历史原貌,这里再现了陈家大院的会客厅、老爷房、少爷房、小姐房、饭堂、书院、账房、祠堂、佛堂、粮仓、炮楼等历史场景。大院虽经近三百年来风雨剥蚀,柏树、柿树、槐树、杨树仍苍劲挺拔,枝翠叶绿,焕发着皂河全新生机。

结语: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在本文文末,特此向安排此行程的宿迁市旅游局和同程旅行网,辛苦陪同的地方和同程网的工作人员,以及撰写本文时在文学艺术上提供帮助的若汐女士表示感谢!

独行风袅袅,相去水茫茫。离开宿迁已半月有余,在我梦中再次浮现出那个地方,山下是水,水中是山,那湖清澈宁静,那花缤纷绚烂。我和朋友们在其间欢笑着,这时的我清楚地明白:最美的时光在路上,在春光明媚花海里,在宿迁的每个角落!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