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组家 > 社会 > 正文

​独山:清理水葫芦 守护一泓碧水

2025-09-12 18:06 来源:网络 点击:

独山:清理水葫芦 守护一泓碧水

“轰隆隆,轰隆隆……”在独山县下司镇长寿湖畔,挖掘机正忙碌地清除漂浮在水面上的水葫芦。近日,下司镇启动了水葫芦专项清理行动,有效遏制了水葫芦的蔓延,保障和维护了长寿湖及附近河道的清洁及生态平衡。

水葫芦,亦称凤眼蓝,其繁殖能力极为惊人。一旦失控蔓延,便会迅速覆盖整个河面,宛如一块厚厚的“绿地毯”铺展于水面之上。水葫芦的疯长不仅会覆盖水面、阻塞河道,还会对水质造成严重污染,破坏了河道内的生态环境。

每年盛夏,下司镇因长寿湖满池碧绿的荷叶和娇粉的荷花,总是会吸引大批游客前来观赏。然而今年以来,由于气温升高和降雨量增多,长寿湖水葫芦疯狂生长,整个湖面1200余亩,其中就有800多亩的水域被水葫芦侵蚀,占了整个水域面积的60%以上。水葫芦的泛滥导致荷花的生长空间受到挤压,荷花数量锐减。此外,水葫芦还影响了河道两岸的农田灌溉,给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和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干扰。

“今年水葫芦长得很快,整片湖里只看得见绿茵茵的水葫芦,看不见荷花了,坐在河边都可以闻到臭味,我家田地就在那边,抽水灌溉都不方便了。”家住长寿湖边的村民张大姐说道。

为解决这个难题,下司镇积极与上级部门沟通协调,成功争取到16万元的专项资金,用于开展河道清理工作。在对河道堵塞状况进行细致核查后,相关单位迅速行动,组织人力对水葫芦进行了打捞,并采取了无害化处理措施。自10月中旬起开始施工,预计至今年12月底前,所有打捞工作将全部完成。

长寿湖水葫芦覆盖面积广阔,清理工作极具挑战性。下司镇采取机械集中打捞和人工散点清理相结合的方式,科学实施打捞。在前期,工作人员对河道的全貌、水域状况以及水域岸线进行了彻底的调查,精准定位了水葫芦打捞的关键区域,并合理安排了打捞资源。

工作人员运用专业工具对水库中的水葫芦进行了细致的打捞工作,对于靠近岸边的水葫芦选择使用大型挖机进行打捞,而对远离岸边的区域则采用麻绳进行分区域围捞。同时,他们还注重环保,将清理出的水葫芦和垃圾及时运送到指定地点进行妥善处理,避免了对环境的二次污染,经过连续数日的紧张工作,成功清理了大量的水葫芦。

本次针对水葫芦的专项清理行动,共出动了10余名打捞人员和4台机械设备。通过努力,成功清理了约3万吨的水葫芦及其他漂浮物,并清理了640余亩的水域面积。这些措施有效地遏制了水葫芦的生长和蔓延,显著改善了河流的生态环境。我们期待在来年的夏天,能够亲眼见证“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丽景象。此次清理水葫芦行动也得到了广大村民的认可和赞誉,大家纷纷表示,今后也将积极参与到河道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中来,共同守护绿水青山,为建设美丽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他们天天都在打捞,现在成效已经很明显了,水面也露出来了,水不臭了,出太阳了我们还会坐在河边聊天,也会打点井水家用。”

为防止水葫芦的再次蔓延,下司镇已构建了长效管理机制,并将持续加强源头控制。通过实时动态监测水葫芦的生长情况,定期开展排查和整治行动,加强河道保洁队伍的管理与协调,组织辖区志愿服务队到此开展环境整治等志愿服务,织严织密水葫芦拦捞防控网,确保河道畅通无阻,沿岸环境干净整洁。以“水清岸绿”的生态基础,点亮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

据悉,今年以来,下司镇在河湖管护上加大了力度,严格落实河长制。按照县镇村三级河长制河流管理体系,层层落实职责,确保各项任务责任到人。根据省、州、县河长制工作相关要求,积极实施“一河一策”常态化开展河湖宣传整治工作,做到镇每月一巡河、村每周一巡河,对发现的河流垃圾、淤泥及周边环境卫生及时组织河道保洁员进行清理。今年来,共开展穿洞河下司段河沿岸及水面垃圾清理整治4次,其他溪流、水库垃圾清理3次,开展山塘水库巡查400余次,重点协调16万元资金对长寿湖外来入侵水葫芦进行清理整治,水域生态环境持续向优。

通讯员 罗燕芳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孟祥可

编辑 陈杨

二审 卢泰铭

三审 张发扬

热门排行